中国红星宣纸扫一扫 关注我们
这是一个月光如水的日子,我坐车穿过泾川进入徽州腹地。由一缕文化异香牵引着,怀揣月光来这里寻觅那个破碎的只残存在宣纸上的文化故乡。
路边山坡上晾晒着大片大片青檀树枝和高秆稻草,这些都是造纸的原料,这是泾川最常见的别样风景。一阵阵杵声迢遥传来,一条山溪像丝带从山腰间忽左忽右飘摇而下,每一个转弯处都有一处小小的瓦舍,屋舍趴伏在草木丛间,水碾借助水力冲刷,咚!咚!咚!——草木在石窝内舂压成粉末,化成纸浆,化成宣纸,洁白如雪,细薄如翼,也如翼如雪般地飞向山外,飞到一个个书斋,诗人或画家就在这方小小的白纸上忘情一生。
在那些亘古不变的无月之夜,宣纸就是一片月光,月光之下,白面书生歌之狂之,如花美人舞之蹈之。有古诗云:燕山雪花大如席。从宣州泾川飞出的宣纸恰如雪花,千百年来在一片唯美的天地间飞舞。它很小吗?是很小,顶多也就三尺见方。可是它有多大啊,它是一方浩渺无边的精神天空。
在泾川的小岭宣纸厂,我参观了著名的汪六吉宣纸作坊,宣纸生产不但材料是天然,制造过程也是***手工而成,甚至连一台切纸机也没有,抄纸工用细篾竹盘在纸槽内荡呀荡呀,不经意间,细篾竹盘上便有了一层雾,似有似无一如月光,倒扣于纸墩上,慢慢地,便有了一堆雪白。
晒纸的时候,一个内通蒸气的晒墙洁净无痕,抄纸工全凭直觉,将湿漉漉的纸贴附其上,眨眼之间,一页白纸轻轻飘落而下,随清风飞落到文人墨客的案头,填词或作画,印书或成册,开始了它们另一种更唯美也更永恒的命运。
最脆薄的纸就这样承传下最博大精深的文化。《论语》与《史记》、《资治通鉴》与《红楼梦》、王羲之与郑板桥、顾恺之的《洛神赋图卷》与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——少了泾川这一页纸,中华文化在哪里呈现?民族精神在哪里承传?
我一直在徽州大山里走马观花,天地间下起了一场大雪,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,一个人在天地间行走,就觉得宣纸便是我脚下的雪地,无数文化人千百年来就在这片雪地上跋涉,跋涉成洞穿万物的大智者。
泾川出笔出纸,泾川人更惜纸敬字,在一个叫查济的古村,一个老人坐在一片青石上,我随手拿过一份报纸给他垫着坐,他看看说:这是纸,纸上有字,不能把它坐在屁股底下——那一刻我羞愧赧颜如遭雷殛,一个敬纸如神惜字如灵的地方,笔不出在这里出在哪里?纸不出在这里出在哪里?这里生长着一群人,千百年来保存着一颗有灵的心。心一定要有灵,有灵的心才可成为心灵。
作者:陶方宣 来源:2009年04月15日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